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國安戰略:千呼萬喚不出來

Matthias von Hein
2023年6月10日

德國聯邦政府醞釀許久的新對華戰略遲遲不出爐,一大原因就是作為其基礎的德國國家安全戰略至今難產。執政三黨圍繞這兩份文件有著巨大的分歧。現在,有消息稱,至少國家安全戰略有望在6月14日公佈。

2022年3月18日,綠黨籍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正式宣佈啟動國家安全戰略制訂工作
2022年3月18日,綠黨籍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正式宣佈啟動國家安全戰略制訂工作圖片來源: Annegret Hils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6月14日已經近在眼前,但是有關德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確切消息依然非常少。綜合多方訊息,現在可以確定的訊息只有:文件也許有37頁長、各方圍繞它吵架數月、發布日期一拖再拖。假如這份文件真的能如傳言所說在6月14日正式提交聯邦內閣會議、並且在不久後提交聯邦議會,也必然會相比最初大幅縮水。

早在2021年秋天,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就在組閣談判時設定了目標:制訂德國史上首份國家安全戰略。當時,俄烏戰爭尚未爆發。

2022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將近一個月後,綠黨籍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正式宣佈啟動國家安全戰略制訂工作。當時,德國總理已經提出了"時代轉折",國內外都十分期盼德國能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外交部表示,制訂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我們生活的自由"。

聯邦議員阿爾特退役前曾是德軍少校圖片來源: Sebastian Gabsch/Future Image/IMAGO

根據最初的計劃,這份文件應當在"整體安全"之理念下全面探討外交與安全政策環境。社民黨籍聯邦議員阿爾特(Johannes Arl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整體安全"包含了許多方面,教育政策、衞生政策、環境政策、糧食政策、財政政策都被囊括其中。

反對黨議員也支持政府在"整體安全"理念下制訂國家安全戰略。基社盟籍議員、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副主席恩德爾(Thomas Erndl)就對德國之聲表示:"考慮到混合式威脅,比如供應鏈、經濟依賴、甚至是醫療領域的依賴,我們顯然需要整體通盤考量,並尋找答案。"他讚揚聯邦政府著手處理此項任務。

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副主席恩德爾圖片來源: Jens Thurau/DW

處處有分歧

不過,恩德爾也指出,這份文件已經多次推遲發布日期。他認為,這份幾乎會影響全部政治領域的文件之所以難產,"顯然是因為政府內部就核心問題存在分歧"。

黑森州和平研究基金會(HSFK)的政治學者維特(Antonia Witt)認為,德國聯邦政府本不應該就這份文件給自己太大的時間壓力,畢竟這是一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複雜工程,需要政府內部的廣泛溝通,還要與民眾以及專家就"什麼是安全挑戰"、"我們今後面臨怎樣的威脅"、"德國想要採取哪些手段"、"安全政策應有哪些目標"等問題進行交流。維特指出,制訂國家安全戰略的過程"必須要涵蓋許多政治爭議話題",因此必然導致爭執和拖延。

路透社不久前曾披露,聯邦政府內部的主要分歧點在於軍火出口貿易以及網路安全政策。據悉,自民黨執掌的司法部反對"以暴制暴",認為不應當在遭受駭客襲擊後同樣使用駭客手段回擊襲擊者。

此外,圍繞是否應將北約規定的"國防支出應當超過GDP的2%"條款寫入國家安全戰略,聯邦政府內部也有爭議。維特對德國之聲披露說,"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應當同時引入嚴格的軍事開支與非軍事開支對等機制。即:每在軍事領域投入一塊錢,也應當在非軍事措施領域投入一塊錢。所謂非軍事措施,包括危機外交斡旋、對外發展援助等等。"

德國的對華政策將駛向何方?

01: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不設立國安委員會

德國政府還曾設想創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但這一目標早已被摒棄。維特認為,該機構本可以成為跨部門協調機構,讓政府不同部門共同尋找應對危機和挑戰的方案。她猜測,放棄這一目標的主要原因是:圍繞"委員會應當隸屬哪個部門"存在不小的爭執。有消息稱,總理府和外交部一度就此展開爭搶。

反對黨議員恩德爾也批評政府僅僅因為分歧就放棄設立國安委員會的計劃。他同樣認為,該機構本可以起到跨部門協調作用。

社民黨議員阿爾特則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我們德國並沒有什麼戰略文化傳統。在過去70年間,我們一直把戰略問題丟給北約。我們有一些概念性文件,但從來沒有形成過戰略。這是一次全新的文化變革,它需要時間。"

難產的國家安全戰略,已經造成了直接的後果:以它為基礎制訂的德國新對華戰略也同樣無法在6月20日的德中政府磋商之前出爐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